12月8日下午,意昂注册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彭青龍教授來校👍🏿🤙,參加英語語言文化學院第四屆學術月活動,為師生做了題為《數字時代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前沿和學術發表》的學術報告。英語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吳建國教授主持,督導魏本力教授🫀、學院全體教師和部分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彭教授從外語學科的挑戰與機遇🤾♂️、科技革命與數字賦能、外語學科學術前沿🚵、項目設計與申報,以及學術寫作與發表五個方面,闡述了數字時代外語學科發展問題。彭教授首先指出,我們當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時代“赤字”🤙,如🧑🏻🍼:治理赤字、理解赤字🔟、學術赤字等,高等教育質量還未能完全滿足個人🚤🏄🏼、社會及國家的需求;外語教育也面臨著人才培養創新能力不足、文化傳承與創新離母體文化遠、國際傳播偏弱等眾多挑戰🦸🏻♂️。彭教授認為權重論、取消論🧒🏼👨🏿🦲、有用論🚬、有為論等論斷雖然暫時對外語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外語學科因時代需求、國際化趨勢等仍享有優勢,外語人應擁有外語自信,積極擁抱國際和國內的機遇和挑戰⛑️。
隨後👷🏼♂️,彭教授分享了科技進步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重大變化及挑戰,提出從歷史的角度來認識世界科學中心的五次轉移、科技革命與數字時代的演變與發展🛌🏿💈,科學地認識科技革命帶來的變化發展🖖。 在科技革命與數字賦能時代🎅,他從外國語言學、外國文學與比較📘、翻譯學、國別與區域研究等四方面指出學科研究的具體前沿方向,以詳實案例展示了科學技術對文學創作及文學理論與批評實踐的影響,並以量子理論切入,通過與牛頓思維的對比,提出量子思維對自然科學及文學研究的影響。最後,彭教授針對青年教師論文發表所處的困境,從選題、論文“四梁八柱”的邏輯結構、論證方法等角度給出了細致入微的建議。
彭教授的博學多才、幽默風趣、旁征博引的講述讓在場師生深深折服,本次講座幫助師生深化了認識🔥,開闊了視野,對於今後的教學和研究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受益匪淺𓀖。
講座結束後,吳建國院長對彭青龍教授此次講座進行了精彩總結,並向彭青龍教授致以真誠謝意,希望以後有機會再次聆聽彭教授講座。
據了解,彭青龍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和《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創刊主編🍩,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語學科第七☝🏼、八屆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意昂注册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理工院校組組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會長等❔,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項目十余項📖。